21财经网:消毒供应蓝海显现: 第三方消毒灭菌切入 手术室供应链生态初成

2018/12/10 10:17:40

政策催生了第三方消毒灭菌行业,手术室生态链有望诞生独角兽企业。

image.png


消毒供应蓝海显现: 第三方消毒灭菌切入 手术室供应链生态初成

21世纪经济报道 陆子衿 上海、北京报道      2018-09-26 07:00



政策催生了第三方消毒灭菌行业,手术室生态链有望诞生独角兽企业。 


多年前就已竞争白热的医疗行业,如今仍可发掘出蓝海领域,并产生独角兽企业。


2018年8月初,上海某妇幼专科医院进入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的最后备战阶段,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方上海聚力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力康”)参与其中,对降低“宫腹腔镜手术器械损耗率”起到关键作用。


此前,消毒供应科是医疗机构的必建科室,医院自己完成可复用手术器械、医用敷料的消毒灭菌工作,不仅占用医疗用地、运营成本高,而且质量有待提升。自从2016年首次将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写入政策,直到今年6月11日给予区域第三方消毒企业医疗机构身份,这一细分领域才真正成为潜力巨大的蓝海行业。而聚力康等公司在政策空白的八年前就开始布局。


消毒供应仅是手术室无菌物品供应中的一环,手术器械租赁、配送、一次性医用耗材供应等与消毒供应共同构成手术室无菌物品供应生态链,聚力康等龙头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手术室精益管理协同平台型企业。


提前八年布局


2018年6月11日,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三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自此,消毒供应中心首次有了医疗机构的身份,但聚力康早在八年前就已开始布局,其创始人沈佳音回忆,“当时也是政策变动促使我把目光转向消毒供应专业。”


2009年,卫生部出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标准(简称2009版三项标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绝大部分医院不合格,需要改建。但改建投入很大,因为按照2009版三项标准,每个床位对应消毒面积0.8-1平方米,每平方米消毒供应投入1.5万-2万元。


最令医院困惑的还不是巨额投入,而是医疗用地紧张,尤其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如果节省下一个1600平方米的消毒供应中心,就可以作为院内一类医疗用房可用于专科及周边科室建设。并且消毒供应科室为单纯投入科室,很难获得学术地位,受到长期冷落。


沈佳音之所以能注意到这一机会,还缘于她做了十几年医疗耗材,长期与医院手术室打交道,手术室是消毒灭菌最大的需求方。


基于以上原因,沈佳音立刻考察了国内外情况,她发现,国内除了华西医院、新合力等,基本不存在区域第三方消毒灭菌中心,而国外的医院绝大部分采用第三方消毒供应,“所以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2010年在上海建立了聚力康第一家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


这在当时是新事物,没有政策法规,沈佳音只能到上海市卫计委申请“告知备案”,即告诉主管部门,我开了一家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准备承接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主动要求行政监管部门进行日常监管。


由于是市场所需,不久聚力康就找到了第一个客户——上海某妇幼专科医院,谈到原因时,该院后勤保障部门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09版三项标准出台后,我们医院用地紧张,无法达标,因此当时院方就有服务外包意向。”


上述负责人回忆,医院领导班子考察聚力康后认为,我们没有的设备设施他们都有,我们实现不了的他们都能做到,而且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因此医院在2010年就把消毒供应外包给了聚力康。


在2010年前后成为聚力康客户的还有上海某三甲综合医院分院,当时是一家新建院区,消毒供应中心只有300平方米,床位多达1200个,也是因不符合国家规定,才考虑外包。


事实上,不仅节省医疗用地,符合标准,消毒供应服务外包,让专业的机构做专业的事,给医院带来的是成本下降和质量提升。由于后勤社会化较为彻底,做过精细测算,上海某三甲综合医院分院后勤保障处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在德国、英国、意大利等国考察,消毒供应都是区域化、集约化的,与聚力康的模式相似。


外包给聚力康之前,该分院院区把消毒供应外包给物业公司在医院中做,据测算,使用聚力康服务后不仅节省出2000平方米医疗用房,而且还可拆除一处锅炉房、少接一根燃气管道,并控制了很多不可控成本,如人力、水、电、蒸汽价格上涨等。沈佳音表示,“消毒外包与医院自己消毒相比,可以节省30%的成本。”


更重要的是消毒灭菌、无菌物品转运更加规范。记者了解,此前相当比例医院的消毒灭菌大多靠人工完成,机洗部分较少,并且各个环节规范性有待提升。


在外包给聚力康后,上述后勤保障处负责人表示,消毒清洗的每个环节可视频随时查看,全程追溯,每月考核,每季度会到聚力康现场进行飞行检查,这么多年没有出现过一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每一次市区疾控中心检测也没有发生过质量问题。


借助聚力康的专业消毒灭菌服务,上海某妇幼专科医院将在今年10月参加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参赛主题为“降低宫腹腔镜手术器械损耗率”,统计显示,2017年9月29日前,宫腹腔镜手术器械损耗率从5.08%降低至1.88%,不良事件由2016年同期的59起下降至17起,降幅71.19%。业内人清楚,这一指标的下降与手术器械的保养、消毒灭菌、使用、转运等密切相关。


政策步入拐点期


在上海站稳脚跟后,聚力康开始在全国布局,这也是其股东新华医疗(600587)与沈佳音商量共同发展的结果——在全国各省市复制聚力康模式。


新华医疗是生产医疗器械、感控设备的上市公司,聚力康的消毒设备就来自这家公司,新华医疗把设备参数相关数据端口开放给了聚力康,这是设备的心脏,聚力康因此也实现了无菌物品全程追溯。


某市卫计委正是看重这套追溯系统而找到聚力康,2013年,聚力康就在某市立项,2014年建成并投入运营。此后,聚力康陆续在重庆、长沙、沈阳、合肥等城市建成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


但由于政策法规缺失,这期间聚力康处于缓慢发展阶段,不过也正是多年存在这种服务外包模式,才让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的模式首次写入政策。


2016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3部分》WS310.1/2/3-2016(简称2016年版三项标准),第一次写入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并明确公立医疗机构可以采用消毒供应外包服务。在2016版三项标准出台之前,医政医管局相关专家找到聚力康、新华医疗等公司征询过建议。


一旦进入拐点,政策法规及行业的发展就驶上了快车道。今年6月11日,国家医政医管局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三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首次获得了医疗机构的身份。沈佳音解释:“消毒服务企业从此就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而不是企业对医疗机构那种简单的商业行为了,很多问题迎刃而解。”


《通知》同时明确了设置消毒供应中心的标准,尤其对硬器械、软器械、内镜中心的面积设定了下限,分别为2000平方米、2000平方米、800平方米,也就是说,建设一家较全面的第三方消毒中心,总面积在6000平方米左右。


这一标准高于业内现状不少,大多数已运营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无法达到,对此,医政医管局给予一年整改缓冲期,如至2019年6月仍未达标,就属于非法行医。


《通知》下发对第三方消毒供应行业的发展起到实质性作用,6月19日又出台文件,鼓励公立医院外包消毒供应中心。除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聚力康、新合力、国药医疗器械等公司,多家医疗相关公司都在筹建,如九州通、老肯医疗等。截至目前,聚力康已在全国建设十个中心,签约医院200多家。并计划在2019年底前再新建18家消毒供应中心。这一行业从此进入跑马圈地时代。


手术室生态圈


经过多年的经营,沈佳音早已建立区域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的商业模式。即使全国成本最高的上海,目前每平方米每月租金在25元左右,最低工资水平也高达3000元/月左右,沈佳音表示,上海已达到盈利。与烧钱的互联网、共享单车等行业不同,消毒供应中心的宝贵之处在于其从第一个中心开始,即可进行自我造血。


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聚力康去年进行了A轮融资,2017年6月,上市公司海王生物(000078)旗下一家基金投资聚力康5000万元,换取后者15%股权。海王生物并非纯财务投资,由于在全国各地做药品配送,海王生物可带来各地医疗资源。


由于计划在2019年底前新建18家消毒供应中心,聚力康将在今年11月进行B轮融资,沈佳音估算,最新估值在15亿元左右。计划2020年左右在A股或港股上市。


聚力康也在八年时间中构建起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有的软件自主开发,可做到无菌物品全程追溯,与设备端口对接共享,与医院HIS系统对接,以及医院半进驻式的管理,聚力康的消毒供应服务模式倡导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彻底外包,无菌物品闭环式全程追溯。”


而消毒供应仅是聚力康战略中的切入点,其终极目标是建设手术室生态圈,按照步骤,生态圈的下一环是器械租赁和手术室精益管理协同平台。


沈佳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手术器械租赁改变目前的医院采购模式,医院何时需要什么品牌的器械,在平台系统内下订单,聚力康就按时可以直接配送到科室,医院不仅可以节省购置资金、器械维保等成本,而且不用再担心器械周转不过来的情形。“企业化运营的成本肯定要比医院低,同样采购一个耗材、器械,企业是集中大量统一采购,减少了中间环节,所以价格比医院低。”


聚力康在消毒供应、器械租赁的基础上,正在开发手术室精益管理协同平台,以满足医院手术室的操作及管理需求。记者了解,某三甲综合医院分院将在未来几年内准备尝试聚力康的器械租赁业务,其后勤科室负责人对记者说:“后勤社会化是大势所趋,国外医院都是采用第三方供应模式,无菌物品直接取用,医生和护士只需做好专业医疗操作的事情。”


(编辑:张伟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