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医疗消毒供应行业不得不过的几道槛!

2019/3/6 10:28:04

医疗消毒供应行业越来越热闹,孤独前行变成了结伴而行!诚然,我们非常乐见并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医疗消毒供应行业。但短视、浮躁、投机者依然不在少数!

思考:医疗消毒供应行业不得不过的几道槛!


原创: 何良剑  独立设置的第三方消毒供应中心 


微信图片_20190311102927.jpg


医疗消毒供应行业越来越热闹,孤独前行变成了结伴而行!

诚然,我们非常乐见并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医疗消毒供应行业。但短视、浮躁、投机者依然不在少数!

虽说,我们依然坚持认为连锁化、集团化提高行业集中度是最终方向,但行业初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行业繁荣的必经过程,也代表了市场的信心!

目前,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医疗硬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含在建和完工)已经超过23家,医疗软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后起之秀,也有5家了。筹建项目作者掌握的情况是至少还有10家。

 从作者对于这些项目的情况掌握来看,属于行业共性的问题很多,属于企业特性的问题也是千差万别!总体而言,医疗消毒供应行业要想真正成长起来,是有几道必须经历的门槛。这些门槛是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企业需要练就的内功。


01▶第一槛:观念槛


很多企业在投资医疗消毒供应中心之前,原本企业和老板就是外行,之所以进入这个行业,说是受道听途说的影响也一点都不为过!另外,很多投资者也存在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接触过医疗消毒设备、接触过医药行业,接触过院感,就对消毒供应的服务行业非常了解,或者认为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但事实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在我们接触投资方的过程中举不胜举,令人感慨!

投资决策之前,企业一般会找项目所在的专家、消毒供应室的老师,或是熟悉医院的朋友进行咨询,以了解行业、了解专业和了解市场。作者并不认为这个工作本身有什么错误,但问题就出在投资者第一次进入行业就被洗了脑。这种洗脑是很容易的!为什么?因为在这些院内老师和专家面前,你就是个学生!而且是幼儿园学生。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启蒙教育就出现了问题,启蒙教育出问题,那可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改变!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项目偏离了方向。这些问题最终会体现在项目的几个方面:

1、投资决策是否科学?

很多企业在投资之前的市场调研都是蜻蜓点水,一般是和医院的某些科室、某些领导进行的初步沟通,得到的回复是没有问题,可以合作。但我想说的是,消毒供应服务外包合作可真的不是某一位领导、某一个科室说了算,这是需要一个跨科室、跨层级、共同决策的过程。细想一下,你建设的消毒中心都八字还没一撇;作为投资方你自己都没有下定决心、付诸实践,人家客户医院凭什么高度重视、仔细研究呢。应付应付、说道说道就好了,千万不要当真。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决策周期,特别是相对比较大的医院,是否合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市场有不有?目标医院该怎么切入,那些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你缺乏判断能力和操作手法。

      2、设计规划是否合理?

这里要特别指出“院内思维”对企业的影响。在行业中,我们也接触过很多专家和老师,有的具备创新思维和理念,认可企业化、工厂化的设计理念(比如:广东珠海的吴姓老师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也有的老师观念陈旧,甚至无法沟通,体制优越感非常强。这里作者想表达几个观点:一是设计就是产能规划、就是市场匹配,而不是漫无目标,我们是区域市场,不是全国市场,想当然是不行的,是需要财务模型和投资预算做支撑的。企业是需要有投资预算的,是要花钱买单的;二是设计就是流程管控、工厂管理,不能让员工存在自由度,不能一味的图方便,这是管理的底线和原则;三是设计就是质量控制,该符合什么标准就要符合标准。现在还需要牵涉到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执业登记现场验收,后期《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还要重新修订和提高标准,我们不能投机取巧。

3、管理理念是否正确?

作者早就提过,院内思维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局限在操作和单科室思维。企业招聘医院的人在企业进行生产操作,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很可能也只能局限于此。第三方消毒中心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对外采购、物流保障、能源保障、市场开发、对外服务,以及市场化的管理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他们之前都不需要。而企业运营是一个全局性、系统的主体,必须要形成完成的运营流程和闭环。院内从业人员的职业经历会导致院内思维与企业化思维的冲突,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也不懂行业,没有主见,院内思维就会占据主导。最后,消毒中心就是一个投资巨大,有形无神的洗刷车间,最终会体现在生产质量、持续运营、成本控制、安全控制和客户满意度等多方面问题上。品牌塑造暂且不说,客户流失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企业化的管理理念、区域化的服务思维、工厂化的生产模式应该是成为行业的基本要求。标准化、体系化、制度化、流程化、规范化才是我们管理的方向。否则,第三方消毒中心的特点和优势荡然无存,还投什么资?

4、市场认知是否客观?

不可否认,第三方消毒供应是个“抢饭碗”的事情,是一个需要改革中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重塑再造的过程。随着国家政策的密集出台,医疗机构身份的确定,目前院内客户对行业认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不可避免的还是会出现院内传统势力的阻碍。安全性、及时性、紧急性、责任判定、医疗风险是医院科室考虑最多的问题,也是他们不愿合作,但一定会提及的说词!所以,我们依然认为,目前在市场层面,行业最大的竞争不是来自于同行,而是来于体制内的阻力和传统利益势力的阻力。但欣喜的是,越来越多医院的高层、政府部门开始从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思考与三方专业化服务企业的合作。


微信图片_20190311102940.jpg


02▶第二槛:人才槛


根据《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以及基于医疗器械质量控制的ISO标准,中国的第三方消毒供应行业人才奇缺。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么多医院,不是有一大帮人才可以走出体制,走进企业吗?

对于这个观点,作者认为只能部分正确。首先院内院内的从业人员,作者的定位是生产操作和质量控制(而且必须基于企业固化的运营体系),而其他的比如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项目开拓、运营管理、质量体系、设备管理等领域的人才依然非常短缺,这与行业比较新有关,但如果行业要实现连锁化、标准化和专业化发展,多领域的人才团队必须要成长起来,否则会严重影响行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甚至会阻碍行业的发展。

目前,很多的投资者面临一个误区,就是重工厂建设,轻体系建设和人才引入,说到底,他们认为人才就有,就在医院。非也!如果是这样,你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所以,行业的人才职业化培训,人才认证,工厂化管理和操作培训、消毒供应、院感、微生物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联合培养,培训机制都是行业和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关于人才的培养,企业可以考虑,大中院校和职业学校也可以考虑。这个需求作者认为是必要的

当然,作者也认为企业要建立学术和专业带头人机制。集团化、连锁化管理的企业要建立企业专家和外部专家共同培养储备人才的机制,没有条件的企业也需要寻找与专业机构和学术机构进行合作,也可以是不同企业之间的人才输出型培养,形成合作关系。

另外,企业一定要建立标准化的培训资源体系,这种培训资源体系包括引领性专业人才作为内训老师,也包括建立书面化、电子化的培训教案。培训内容可以是外部专家的课件,也可以是基于公司内部运营体系文件的培训素材。商务合同、医院服务方案书、各类表格、信息系统、质量控制、设备管理、操作实施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培训素材。随着工厂业务的增加,人才需求也会凸显,内部的人才培养和固化非常重要。当然,培训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晋升通道之间建立联系是很有必要的。


03▶第三槛:运营槛


运营槛应该是目前已经建成消毒供应中心时时刻刻面对的问题和难题。未来行业最大的挑战不是在工厂建设,因为工厂建设相对容易标准化,但运营怎么固化、怎么标准化?怎么具备专业性、操作性?怎么指导对外业务开拓,对内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这是需要深究的一个问题。

对于运营门槛,作者认为需要通过人才和运营体系共同来解决。人才是运营的实施者,他们必须了解行业、了解工厂、了解专业,各司其责,发挥好运营体系文件的指导、控制和管理功能;而运营体系文件需要固化,要形成制度、流程、SOP,要让工厂在业务、生产、保障、安全、规范、持续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还不能违背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

 作者认为,运营首先要从梳理岗位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开始,要先形成运营架构,通过人才来支撑架构的协同和配合,实现架构的运转;其次,需要针对具体事项,梳理流程节点、控制要点,明确责任界限,确保流程运营的顺畅和合理性;三是基于流程要固化相应的表格、表单,配套的制度和管理方法,形成书面化、有操作性和指导的基础性文件。最后是要完善细节,要不断检视和修订。消毒供应中心的运营涉及面非常广,细节也非常多,这需要举全公司之力量、调配各个岗位共同参与。运营体系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成不变,需要不断的优化、完善。这属于一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

运营体系的固化和沉淀虽然非常繁杂,耽误时间,但是一旦完成,相当于打通了消毒中心管理的“任督二脉”,很多工作就会思路清晰,管理有序、制度严明、流程顺畅。这个时候的消毒供应中心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能够服务好医院客户的中心。否则,中心的员工会疲于奔命,管理者也会毫无章法,内耗就开始了,对外暴露的服务问题就会层出不穷,消毒中心就会演变成为“消防大队”。这也是作者经常给投资方强调的:如果不重视运营管理,工厂建设完毕之际就是你的麻烦开始之时。


04▶第四槛:盈利槛


投资就意味着希望盈利,盈利是必须的,但短期盈利是不可能的。这里我要给大家泼一下凉水!

首先:《医疗消毒供应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发布,验收办证的确定就等于国家设定了投资门槛,不管你有没有业务,有多大的业务量,要想开业,必须按照统一标准来,投资强度的“起步价”已经在那里了!而且一旦起步,没有返程一说,固定资产投资模式就决定了没有回头路。

第二:市场处于“培育期”的这个现实大家需要接受!特别是硬器械消毒供应中心(相比:软器械消毒中心是一个填补性市场),它是一个取代性市场,是要流血牺牲去“革命”的,市场的趋势和方向没有问题,但不代表院内势力就会不战而降,这需要一个过程。医疗改革的持续深入、医院绩效考核的实施、医保控费、三方服务的专业化保障能力的提升、企业的内功越来越强都是市场前行的“发动机”。

第三:竞争加剧:原本各路诸侯盘踞一隅,相安无事,现在开始军阀混战、抢占地盘,已经被“敌人”打上门了。我们已经关注到几个城市同时有多家企业的消毒中心。你的抗打击能力有多强?强在资金、强在管理还是强在资源关系?你的优势和底牌是什么,大家都要思考一下!

 第四:成本控制:运营成本是否合理?投资强度是否科学?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到财务报表上来。怎么优化?是提升效率,压缩成本,还是增加业务,提升价格,每一项看起来都是举步维艰。其实事实也是这样的残酷。强调一点,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有企业为了盈利去挑战安全和质量红线,这对行业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慎独应该成为行业共同的坚守!


作者寄语

本文最后,作者想说的是,我们不是唱衰行业,反而是选择相信明天。但需要行业企业付出的坚持和努力真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真的不愿意看到市场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带给行业整体的伤害。这个行业还很脆弱。同时我们也不愿意看到很多的企业背水一战,孤注一掷,最后落得个悲情出局。 

思辨、理性、客观的来看待行业,共同思考行业、研究行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谋定而动才是这篇文章的初衷!